...
分享

北京昌平|“智启未来”智慧阅读项目2023年8月教师培训及课题指导活动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3-08-29



智慧阅读项目作为“智启未来”昌平基础教育智能化发展未来科学城试点项目的子项目,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的现状与发展规划需要,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研,促进并带动项目学校语文课堂跨越式发展。

8月24日至25日,智慧阅读项目教师培训及课题指导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如期开展。活动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智慧阅读项目首席专家吴娟,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高春杰、欧凤云作为指导专家。智慧阅读项目负责人冯雪及智慧阅读项目成员刘恩睿、陈蕊、李雨馨、吴磊、李思雨、邓盎妍、陈诗雅出席活动并开展指导。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的24位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培训活动。

指导活动分为理念与技术、模式与设计、策略与实施和迁移与实践四个主题。


理念与技术


8月24日上午,冯雪主持介绍了本次教师培训的参会人员及活动安排。高春杰、李晓庆发表致辞。高春杰指出,昌平区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期待此次培训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对教育数字化的认识。李晓庆详细介绍了“智启未来”项目背景及实施规划,并对智慧阅读在未来的开展充满期待。

图1 高春杰在培训启动上讲话

图2 李晓庆在培训启动上讲话

吴娟开启首场讲座,与教师探讨了何为“智慧阅读”、智能技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策略,并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向各位在场老师分享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案例。

图3 吴娟作智慧阅读理念讲座

刘恩睿开展了三余阅读点阵课堂教学环境的应用模式培训。通过模拟课堂教学情境,以教学活动引导参训教师进行点阵笔、智写本以及拓展阅读文本的综合使用,体会智能教学中的师生不同角色视角。

图4 刘恩睿作平台应用指导


模式与设计


8月24日下午的培训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吴磊围绕大单元教学的含义、大单元教学设计步骤两方面介绍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要领。李雨馨、邓盎妍相继分享了单元教学案例,从单元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课型课时划分、单元整体结构、具体课时设计几大方面详细展开介绍。参训教师在智慧阅读项目组的支持下分组完成大单元集体备课。

图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教师集体备课

图6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教师集体备课

图7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教师集体备课


策略与实施


经过理念学习与模式上路,8月25日上午“策略与实施”主题指导聚焦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提升参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陈蕊作题为“课堂读写教学策略与实施”的主题分享,分享围绕阅读策略、写作策略、读写结合、跨越式课程案例四个方面展开,并组织教师们继续完善大单元教学设计。

图8 陈蕊指导教师完善教学设计

在答疑环节,吴娟启发教师思考智慧阅读语文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异同,与教师交流小组自主教学设计中的感受,聚焦教师困惑给予解答。


迁移与实践


在小组交流汇报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黄雅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芦志会、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张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丁昕四位教师作为分组备课小组代表,分享了两天培训的大单元设计成果。欧凤云、高春杰、李晓庆分别对四组教师的成果进行了点评。

图9  欧凤云点评小组汇报

李晓庆对活动进行总结。她高度认可老师们在两天培训中的学习成果,认为智能化的工具和平台可以对课堂进行有效支持,在阅读方面,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长、阅读任务方面都可以有过程性的数据支撑;写作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有效逻辑支架。

最后,冯雪发布了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下学习者过程性诊断路径研究、基于人机协同的精准教学实施与效果检验研究、多文本阅读中学生阅读理解困难识别与课堂教学干预研究等八项课题。

图10 冯雪发布小课题

智慧教育是信息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此背景下的智慧阅读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参训教师经过了两天的学习与交流,深度理解了智慧语文课堂的价值意义与设计思路,创新体验了智慧阅读理念在智能教学场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相信智能化教学实践给昌平小学语文教研带来了新生命力,也相信智能技术与小学语文的结合能够为学生的基础素养提升插上更有力的翅膀!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