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科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7-25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切实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学应用能力,推动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25年7月17日至19日,龙岩市第一届人工智能教师教学案例创意比赛赋能培训在龙岩市高级中学及市教育局顺利举办。本次培训由龙岩市教育局主办,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龙岩市芳梅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协办。培训创新采用“主会场通识讲座+分会场精准指导”模式,特别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莅临授课指导,共吸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高校及职业院校500余名在职教师现场参与,另有15000余人通过线上直播同步学习。
图1 活动现场
开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龙岩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廖敏健、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伟、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王阿习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崔京菁主持。
龙岩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廖敏健在致辞中,围绕“以赛为媒、以信助基”主题展开交流。他指出,AI时代的课堂变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培训及比赛聚焦课堂变革、工具实操、案例解析三大核心要点,目的是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通道。他对参赛教师提出四点期望:一是争做理论先行者,深入领会“AI+教育”理念以筑牢专业根基;二是成为实践探索者,将AI工具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创新应用;三是做好成果转化推动者,提炼实践经验以提升教学效能;四是当成本土经验创造者,结合龙岩本地实际打造特色教学范式。他强调,要通过“赛信融合”推动AI时代教育实现新突破,平衡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为龙岩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图2 廖敏健致辞
图3 崔京菁主持
专家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作了《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题讲座,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剧知识爆炸,认知正从个体向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转变,认知外包成为必然但需警惕失衡等陷阱。教育需转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教学,构建多态跨域课程体系,通过发展性评估和人机结合治理,培养学生完备认知网络、创新思维、跨学科问题解决等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教育愿景。
图4 余胜泉作讲座
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洪东忍带来《AI赋能教育教学的实操指导》专题讲座,介绍了文心一言、DeepSeek等工具的具体应用。内容涵盖AI提问结构化表达技巧,HTML代码开发、WPS智能表单等教学工具开发,以及视音图文AI创作等资源创新方法,助力教师提升AI素养,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
图5 洪东忍作讲座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义琦聚焦《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的思考》,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关键和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享。石院长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是大规模班级授课制下的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会用、善用、不滥用”AI工具;关键在转变观念,重构以学为主的课堂;方向是跨学科学习,依托国家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借助AI技术实现从助教角色向助学角色的转变,提升课堂质效。
图6 石义琦作讲座
分会场
分会场培训按学段进行分组开展,培训专家结合不同学段特点进行精准指导,围绕案例解析与实操应用开展了极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专家们手把手指导参训教师设计AI辅助的个性化教学活动、项目式学习任务及跨学科融合方案,特别强调“低门槛工具应用”与“真实教学场景问题驱动”的培训原则。
幼儿园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郁晓华作了《生成式AI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场景》的主题培训。郁教授以“从IQ、EQ引入AIQ”为切入点,阐释AIQ作为人智协同能力指标的意义,指出生成式AI的“双刃剑”属性。讲座围绕学前AI主张、场景框架、应用转型、案例展示四板块,构建八大应用框架,提出“师—生—AI”三元协同模式。通过“指纹破案”等案例示范多元应用,强调AI工具选择需注重儿童友好性与合规性,为幼教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
图7 郁晓华开展培训
北京市房山幼儿园园长张平以《智伴童年 慧启未来——AI赋能幼儿园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分享实操案例,张园长以政策解读与实践操作为核心展开讲座。她梳理了《2025学前教育数字化行动方针》等政策,强调数字化是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变革,指出AI应定位为教师辅助工具。通过“彩色积木创想”等案例,解析AI工具满足幼儿高阶需求的路径。她分析绘画识别难等应用困境,展望AI在观察评价等领域的作用,强调坚持“儿童第一”,避免技术替代温度教育。
图8 张平开展培训
小学组
福建省泉州一中智慧教育中心主任陈义顺以《AI赋能小学教育教学的案例分享与实践指导》为题作讲座。陈主任从“大模型带来新方法”切入,用“判断西瓜甜不甜”阐释生成式AI原理,介绍豆包等工具及资源生成案例。以《惠崇春江晚景》为例讲AI备课,演示AI丰富教学互动。他提出“新智人”概念,强调教师需从“教书”转向“育人”,坚守学科特质培育核心素养。
图9 陈义顺开展培训
中学组
北京市丰台区学科带头人金鑫分别以《Deepseek教育应用概述+实操》和《人工智能教育之我见》为主题开展了培训,第一场培训聚焦AI赋能教学实操,讲解“AI+教育”六维度,强调生成式AI工具使用,分享教学中AI优化流程,指出大模型幻觉等问题及教师引导重要性,演示多学科AI应用;第二场培训围绕AI教育挑战与实施,分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师资薄弱等问题,提出教师能力需转向提问、判断等,倡导游戏化、项目式等教学形式,介绍AI教育平台,强调跨学科教学与普适性教育。
图10 金鑫开展培训
大学组
18日下午,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王阿习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机遇、挑战与路径》为题开展培训。她结合政策与技术层面,阐述AI在破解教育矛盾、重塑服务供给中的机遇,分析技术风险、师生能力新要求等挑战,展示备课、实验等环节的AI应用,并提出教学范式转型等路径。
图11 王阿习开展培训
19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万海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开展教育研究》的主题培训中,解析教育研究全流程中生成式AI的助力,涵盖问题寻找、文献管理等环节。王阿习副教授再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应用》分享案例,包括职前教师培训、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式及多学科应用案例。现场互动热烈,为教师应用AI赋能教学科研提供实践指引。
图12 万海鹏开展培训
总结闭幕
首都师范大学万海鹏副教授作《智能时代的未来教师素养》主题讲座。他解析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素养培养背景,详解教师与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介绍AI赋能科研路径。推荐秘塔搜索、Zotero、deepseek等工具,强调精准指令与成果甄别。互动环节解答科研查重、学生AI引导等问题,为教师数字化教学与科研提供实用指引,助力教育数字化落地。
图13 万海鹏作讲座
在专家团队高瞻远瞩的理论引领与贴合实际的实操辅导下,教师们备战9月市级人工智能教学案例创意比赛的智力基础与技能水平得到了扎实强化。本次培训活动凭借周密的组织安排、丰富的内容设置和显著的实践成效,成功激发了全市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领域的探索热情与创新灵感,更为龙岩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以及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