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昌平区百善学校“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应用”体验式培训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1-14



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响应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的各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1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百善学校举办了“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应用”体验式培训活动。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王阿习副教授主讲,吸引了百余名一线教师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图1 项目启动仪式.jpg

图1 项目启动仪式


余胜泉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变革》为题,从五个典型应用场景出发,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教育变革。他指出,人工智能在智能教育环境、学习过程支持、教育评价、教师助理以及教育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正在为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智能教室、学习诊断系统、多模态评价技术等实践案例,余教授详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提升课堂教学、优化个性化学习以及促进教育公平中的具体应用,为教师赋能、为学生减负提供了全新思路。


图2 余胜泉教授作报告.jpg

图2 余胜泉教授作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的副教授王阿习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模式与案例研析》为题,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教研工具三个方面,全面解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王阿习老师结合多个学科案例,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展示了多种教学教研工具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支持的路径。


图3 王阿习副教授做报告.jpg

图3 王阿习老师作报告


下午教师体验式培训进入实训指导环节,此次实训围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智能备课、教育评价和智能工具应用四个模块展开,旨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结合,提升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创新。


图4 王志尊博士进行培训指导.jpg

图4 王志尊博士进行培训指导


参训教师现场体验了国内常用的大模型工具,包括豆包、Kimi、通义千问和讯飞星火等。这些工具涵盖了从写作助手到口语练习、互动课件设计和跨学科资源整合的多种功能。例如,讯飞星火教师助手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快速生成完整的教学活动设计,融合小组讨论与班级交流等合作探究方式,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支持。通过实际操作,教师们直观感受到大模型技术为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新可能。在培训总结中,讲师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属性,既为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存在局限与挑战,提醒教育工作者需保持审慎态度,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初心为指导,避免过度依赖技术,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图5 体验式培训现场1.jpg

图5 体验式培训现场1


图6 体验式培训现场2.jpg

图6 体验式培训现场2


图7 体验式培训现场3.jpg

图7 体验式培训现场3


此次体验式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支持,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他们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期待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这些大模型工具,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