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科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3-06-12
6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项目团队组织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与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及天津东丽英华学校开展“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线上线下展示课及跨校交流研讨活动,助力学校推进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创新发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实新课标育人要求。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宁,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员历史教研员王洪云、生物教研员郭锐,教科院附校书记陈国秀、副校长荣卫东、科研主任霍文慧以及人文、理科教研组教师,天津东丽英华学校校长丁琰及初中教师,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师,北师大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团队李维杨、陈祎譞、魏晓阳、龚凯馨以及来自河北、内蒙古地区的跟岗教师。
公开课例展示活动
5月中旬,北师大课题组马宁教授及团队成员李维杨、陈祎譞和教科院附校人文组、理科组老师们进行了线上线下的案例打磨指导,为公开课课例展示进行了准备。此次展示的课例有初中历史教师安家威的九年级历史《国防建设与我们》专题复习项目式学习展示课和初中生物教师张昕的七年级生物《眼睛为什么看不清了》项目式学习展示课。
图 1 安家威历史《国防建设与我们》展示课
图 2 张昕生物《眼睛为什么看不清楚了》展示课
历史案例跨校交流研讨活动
公开课展示后,北师大课题组组织各教研组老师分别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在历史教研交流会中,教科院附校老师安家威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学习策略、任务探究、交流展示、学习评价等方面对国防建设专题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了说课并进行执教反思。天津东丽英华学校校长丁琰感谢马宁教授对英华长期的帮助和指导,也感谢教科院附校提供的这次公开课展示活动,为学校教师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希望以后有更多互动学习的机会。天津东丽英华学校、天津英华实验学校武清初中的历史老师就活动内容与材料选取、课时安排等实践具体问题进行提问,安家威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图 3 教科附校安家威说课
图 4 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及东丽英华学校与石景山学校在线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宁、石景山分院历史教研员王洪云进行专家点评。马宁教授表示,这节课是一节很精彩的项目式学习课例,体现了内容方面、素养与考试、管校教育、多种展示方式、多媒体呈现方式等多方的融合,且学科意蕴明显,体现了新课标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的目标达成较好,此外,对于项目结束后每个学生的项目成果产生也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王洪云表示,该课例凸显了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培养特色和要求,具有较好的探索价值,并就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建议。
图 5 马宁教授进行专家点评
图 6 历史教研员王洪云进行专家点评
教科院附校副校长荣卫东进行总结点评,表示学校目前处于项目式学习的初期探索阶段,有幸和两位专家、北师大课题组以及天津英华学校进行学习交流研讨,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一定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今后会进行更多的探讨,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继续交流、共同提升。
图 7 教科附石景山实验学校副校长荣卫东进行活动总结
生物案例跨校交流研讨活动
公开课展示后,张昕从项目核心驱动问题设计、对于问题的分析、跨学科内容设计以及模型的制作与探究等角度进行说课并进行了执教反思。在研讨环节,老师们开展了积极讨论。天津英华老师就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张昕老师探讨交流。
图 8 教科附石景山学校张昕说课
图9 英华老师线上参与交流
石景山分院历史教研员郭锐对本节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点评。郭锐认为,本节课活动丰富,设计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很好地融合了物理与生物学科内容,非常符合新课标中针对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要求。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独立开展迭代研究,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也肯定了张老师的评价设计。郭锐也就模型设计、调查研究环节以及课程整体站位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图10 教研员郭锐进行评课
最后,教科院附校陈国秀书记进行了总结点评。她认为,本节课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题组各位老师都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总体效果非常优秀。项目式学习符合当前新课标的各种要求,是学校开展接下来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方向,北师大课题组在台前幕后也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今后学校会在课程育人的渗透和融合、项目式学习设计阶梯性、延续性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图11 陈国秀书记进行总结点评
至此,本次北京教科附石景山实验学校项目式学习展示课及与天津英华实验学校、东丽英华学校在线交流研讨活动圆满结束。北师大课题组将继续密切关注双方课题教师发展的需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各课题校搭建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推动项目深入开展。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