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科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10-31
为顺应未来教育变革趋势,着力塑造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学校深度协同,致力于共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深刻转型。在此共识下,2025年10月30日,一场以“诗意盛唐”VR文化策展方案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研究活动在马驹桥学校成功举办,生动展现了特色课程建设的创新成果。大兴六中教育信息化负责人关显方,马驹桥学校书记刘宗璞、教学副校长李玲璐、语文组教研组长胡鹏燕,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崔京菁、项目主管贺安祁及通州区各项目校教师索翠萍、田园、郭敬谊、庞柏等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语文与历史的跨学科融合及VR技术应用,引导学生以“策展人”身份深入理解盛唐诗歌与文化。活动分四个课时层层推进:胡鹏燕以《策展启动》开启项目式学习;索翠萍与田园通过《盛唐篇章》展现“诗史互证”;胡鹏燕与田园再度合作解读《初唐篇章》;郭敬谊与庞柏则以《晚唐篇章》完成从诗歌赏析到展陈方案的整体整合,形成完整学习闭环。


图1 课程展示现场
在课程研讨环节,胡鹏燕系统阐述了“诗意盛唐”VR文化策展课程的设计理念,重点介绍了以学生为主体、融合语文与历史的跨学科实践路径。关显方充分肯定了课程创新价值,建议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崔京菁从专业视角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强调要深化“诗史互证”逻辑,并加强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最后,刘宗璞总结指出,本次活动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学校将持续深化特色课程建设,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图2关显方点评课程

图3 崔京菁点评课程

图4 刘宗璞进行活动总结
本次“诗意盛唐”VR文化策展活动,是双方在探索特色课程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它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创新实践能力,也为推动技术赋能教学、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