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北京房山 | 聚焦核心素养的中学名著阅读课程建设项目6月展示课活动顺利开展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06-06



6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聚焦核心素养的中学名著阅读课程建设项目组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首师附中实验学校”)开展了名著阅读研读课主题教研活动。房山区教委中教科科长徐丽微,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娟,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房山区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王磊,房山区初中语文教研员高淑一、赵常索,首师附中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齐新晔以及房山区初中语文教师,名著阅读项目组成员冯雪、吴思珉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课程教学展示

教学展示环节中,首先,首师附中实验学校初二语文教师陈欣然讲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研读课。她围绕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设计了4个专题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专题任务并进行汇报展示,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群体的带动下对整本书有更加细致的阅读。课堂上,陈欣然尝试将三余阅读智慧平台应用到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探索信息技术在整本书阅读中应用的新场景。

其次,在《海底两万里》的研读课中,首师附中实验学校初一语文教师黄翠银以“寻找心目中的英雄”为背景,结合书中情节和背景材料,从“猜英雄”“识英雄”“辨英雄”“荐英雄”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带领学生共同品析主人公尼摩艇长的英雄形象。

两位老师的研读课充分展现了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环环相扣,将学生带入到名著阅读中。


图1.JPG

图1陈欣然授课


图2.jpg

图2 黄翠银授课


图3.JPG

图3 三余阅读平台在课堂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研讨

在交流研讨环节,首先由两位老师介绍自己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意图。接着,吴娟、高淑一和赵常索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和指导。

赵常索指出,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是现阶段符合学生学情的有效做法。同时,4个专题任务的设计也符合了长篇小说的阅读特点。

高淑一表示,在这两节课中看到了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读、在思考、在表达。老师课堂上通过拓展阅读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思考,体现了学生自己的认知。名著阅读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历,通过阅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世界相处。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可以从《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角度带领学生共同品读。

吴娟认为,两位老师的研读课充分展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内在逻辑清晰。她建议,老师们深入思考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原有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与当前阅读教学的差异,通过阅读要将学生带向哪里?目前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多样,但大多为浅表信息,希望老师们在日常组织学生做好阅读规划,减轻学生的阅读困难,将学生带入到文字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阅读。最后,针对两位老师的导入环节、课后任务设计以及课时安排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


图4.JPG

图4赵常索发言


图5.JPG

图5 高淑一发言


图6.JPG

图6 吴娟发言


项目未来规划

本次活动也针对名著阅读项目未来的工作计划,与各实验校老师进行了交流,会议由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主持。首先,李晓庆从项目实施的角度建议老师们能够利用好暑假的时间,做好下学期名著阅读的准备。接着,听取了高淑一和王磊对下学期项目推进形式的建议以及高中阶段名著阅读目前的指导需求。与此同时,吴娟希望老师们尽可能在本学期期末对学生下学期需要阅读的书目做好导读工作,帮助学生能够在假期完成个性化细读,为下学期打好基础。

在活动的最后,首师附中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齐新晔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对深度阅读深有体会,相信每位老师都有成长。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坚持,让阅读融入学生的生命,提升气质,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培育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


图7.jpg

图7 李晓庆主持会议


本次活动,项目组希望老师们能够对新课标视角下名著阅读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日后,通过对名著阅读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学生能够爱读书,会读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