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科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3-03
在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积极探索教学创新之路。为全面总结和展示学校 “基于认知工具的创生型课堂实践研究” 成果,发挥北师大科研团队和学校研究团队的各自优势,完整梳理、总结、提炼学校研究成果,项目组于 1 月 22 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四层展厅举办了成果研讨交流会,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实验二小校长郭红霞、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崔京菁、项目主管贺安祁、对外合作办公室项目主管许婷婷及实验二小的项目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
活动伊始,许婷婷带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参观了高精尖中心,直观感受前沿教育科技氛围。随后,余胜泉主任发表会议致辞,拉开了本次研讨交流会的序幕。
图 1许婷婷带领项目团队教师参观中心
接着,崔京菁主任详细阐述了实验二小创生型课堂研究成果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及成果的创新点、效果与反思等内容,重点展示了智能认知工具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与成效。随后,项目组围绕“创生型课堂”研究成果总结的思路与方法展开深入交流。郭红霞校长强调了研究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成果成效等都应紧密围绕题目进行编写,聚焦于课堂,回应育人价值与目标。余胜泉主任也进一步指出工作方法应注重长期、系统化的思考与推进,并强调文本撰写需明确成果内涵,深入挖掘创生型课堂的特点与支撑工具,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进行阐述。
图 2郭红霞校长发言 图 3余胜泉主任发言
本次研讨交流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创生型课堂的实践研究不仅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贡献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实验二小将继续携手北师大科研团队,深化创生型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 4与会人员合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