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智慧农场”项目启动会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学习科学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5-21



“智慧农场”项目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学科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以及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在智慧教育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建设立足本土的特色化种植类校本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和物理边界,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学习。

根据实验二小的现状与发展规划,高精尖中心与实验二小项目组于3月31日下午开展“智慧种植”项目启动会。活动邀请到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王阿习,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小学部英语学科组组长王睿、小学部科学学科组组长白素静,实验二小副校长孙娜,高精尖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崔京菁、区域应用主管刘婉丽出席活动并开展指导。来自实验二小橡树校区和安宁校区的40余位项目教师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朱庆煊主任担任主持。


图1 朱庆煊主持


启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项目背景说明、跨学科项目建设培训、各年级主题与项目方向交流等。

项目背景说明

朱庆煊主任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主题。朱主任表示,此次项目旨在整合已有的教学探索成果,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种植类课程体系。此前,学校各学科在种植相关教学方面已进行了诸多尝试,如科学、劳动、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均有涉及。接下来项目将以不同年级、不同主题为基础,分学段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种植知识与技能,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


图2 背景介绍


跨学科项目建设培训

为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跨学科项目,王阿习副教授围绕“技术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设计”进行了深度分享。王教授讲解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类型,强调课程标准、学习进阶理论和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是确定主题的重要依据。同时指出主题应具备开放性、真实性等特征。在主题设计方法上,探讨了真实情境整合和核心素养导向两种方式,并以“校园垃圾分类系统优化”、“探索四季的奥秘”等案例,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思路。最后分享了主题的表述要点,强调突显主体相关性和趣味性,提供主题选择自检表助力评估主题可行性。通过本次培训,项目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理论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 王阿习培训


王睿老师以“基于核心素养小学多元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为主题分享了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宝贵经验,包括利用课后服务和社会大课堂开展综合实践类课程、基于北京中轴线的社会实践活动、戏剧教育项目等,让教师们深受启发。

图4 王睿作案例分享


各年级主题与项目方向交流

在会议的讨论环节,各年级教师依次介绍了本年级围绕智慧种植设计的项目方案。一年级以“植物及其生长环境中的小伙伴”为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责任感;二年级以“观察校园中我们最爱植物”为主题,聚焦植物养护技能和情感体验;三年级以“植物种植成长记”为主题,引导学生遵循24节气规律种植植物;四年级围绕“探秘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植物生长数据的能力;五年级围绕“种植养护小能手”,针对土壤养护问题设计了制作蚯蚓塔的项目;六年级以“守护我们的绿色朋友”为主题,致力于设计低成本的土壤湿度报警器,守护校园植物。


图5 各年级项目方向与主题


专家对各年级的项目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点评。他们肯定了方案中围绕智慧种植主题进行层层进阶活动设计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目标设计上,应明确顶层设计,细化总目标和分年级子目标,避免重复;活动设计应以活动为导向,而非学科,增强方案的可读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要明确各年级的成果导向,确保成果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并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


图6 方案汇报讨论


学校副校长孙娜表示,此次种植项目的启动,是实验二小在跨学科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学校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项目方案,整合各方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总结经验并推广成果,让学生在智慧种植项目中真正收获知识与成长,切实提升综合素养。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将为学校的跨学科教育带来新的突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7 孙娜总结


图8 活动合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