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科教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9-2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在2025年春季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智启未来”智慧阅读项目组开展了智慧工具支持下单元整体教学探索。本学期项目组将继续与项目校共同探索单元导读课与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以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促进教师单元整体教学的高效实施。
9月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学校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活动主要聚焦智慧工具赋能下的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智慧阅读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娟,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高春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崔京菁,行政办公室主任李晓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学校校长洪海鹰,智慧阅读项目组成员吴思珉、陈诗雅、陈秋旭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项目教师参加了本次跨校教研活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昌平第三实验小学、马池口中心小学相关领导及语文教师观摩了本次活动。
图1 现场情况
活动分为教学展示和交流研讨两个环节。在教学展示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语文教师李文轩和项目组特邀的马池口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李静,分别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单元的导读课,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了精彩的教学实践。两位教师均能从大单元整体视角出发,以单元任务驱动学习。同时,借助点阵笔与三余阅读平台的投票答题功能,高效扫除了字词障碍。通过展示民间故事多样的传播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李文轩着重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并通过摘选民间故事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民间故事所承载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静通过故事山、情节链等支架梳理故事情节,进而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图2李文轩授课
图3 李静授课
在交流研讨环节,吴娟和高春杰对两位老师的授课给予了肯定并给出了指导建议。
高春杰指出,要明确导读课的定位与功能,其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明确学习方向与要求。教学实施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发现本单元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发现单元特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什么是创造性复述”,进而通过民间故事的流传本质,明晰“为什么要进行创造性复述”。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整个单元的教学推进提供依据和切入点。此外,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善用点阵笔工具,涉及音、形、意的学习。
吴娟从3个方面为老师明确了导读课的设计方向。首先,要让学生知晓课文内容和能力要求,明确后续学习的流程;其次,要清除学生在知识层面的学习障碍;第三,要摸清学生思维发展和素养发展的需求,深度把握学情。最后,她希望,读写本、点阵技术要真正融入课堂常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发展;她鼓励老师对点阵笔的使用进行多样化与个性化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课堂。
图4高春杰发言
图5 吴娟发言
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设计单元导读课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来自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和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表示,本次活动不仅看到了单元导读课的真实落地,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点阵笔技术如何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可视化。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