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校长:互联网教育创新的方向与需求分析
陈丽校长带领北师大基础教育、远程教育专业的33名师生来到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同皮影客、创客总部、顶你学堂、云舒写等园区企业创始人进行了以“感受互联网教育创业热潮”为主题的座谈,并以“互联网教育创新的方向与需求分析”为主题进行演讲。
陈丽校长演讲要点如下:
●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现有的学校体系不能够满足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人们所需要的灵活的、多样的、优质的、终身的开放的教育需要。课堂、班级标准化的教育终将被改变。
●教育面向未来有三个重要的变化:知识观的变化、学习方式变革、教育内涵扩大。
●系统性的变革将要发生了:办学主体、学习场所、教师的作用、学分制度、环境与媒体,从手段到制度到内容都要发生变化。
●学习的三个潜在需求,个性化需要(适合认知特点、符合兴趣选择),优质(契合时代需要、适合个体认知水平、激发积极性),联通(建立网络、分享观点、创新知识)。
●技术对学习需求的支持作用:个性化支持(认知特征的诊断、提供丰富的选择匹配建议、认知和创造工具),对优质资源的支持(知识呈现工具、自适应推送系统、有趣的学习环境),教学的联通(节点选择、分析汇聚与生成工具、公共服务平台)。
●管理的潜在需求:认识规律(各主体的成长规律、主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过程监控(教学过程监控、精准评价),科学决策(资源配置、效益分析)。
以下是陈丽校长现场发言实录
教育变革的趋势与方向
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作为一个教育体系内部的管理者,我们强烈感受到教育变革时代最关键的阶段,也是可能产生巨变的阶段来了。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学校是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周洪宇在04年发表的课堂、班级标准化教育终将被改变。现有的学校体系不能够满足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人们所需要的灵活的、多样的、优质的、终身的开放的教育需要。这是时代的趋势,是社会发展。所以很多人觉得我知识不够了,回学校学习吧,那你只能拿到一个学位,很多东西根本学不到。也许你在别的地方听到一次讲座、一次参观、一次交流学到的东西比你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多。这是因为学校的这种体制在服务于人的终身学习、职业发展、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满足不了。人类对教育的需求已经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学校教育体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我自己得出的一个结论:课堂、班级标准化的教育终将被改变。为什么学校的教育体制不能变?商业已经变了,银行系统已经变了,为什么学校不能变?所以我们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打破这个格局。
教育面向未来的三个重要的变化
给大家分享一个报告,这是去年联合国最新的一个报告。联合国在教育变革里面有三个重要的报告:1975年福尔的报告《learn to be》、1996年德罗尔的报告《教育蕴含的财富》、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全世界已经看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在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我想和大家分享。教育面向未来有三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个,知识观的变化。我把它提炼出来:知识不仅是知道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叫知识,过去叫原理,还有在什么时候用这个知识、怎么用这个内容为好,这也是人类重要的知识。用我们的话叫境遇化的知识。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话说这不就是能力吗。能力就是怎么用这个知识,在什么时候用?所以我们常说到工作中锻炼,可现在看等到锻炼就活不下去了,早就在教育中就应该有。
第二个就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已经不只是面对面的口耳相传的教育,从我们搞远程教育以来,我一直觉得面对面是前工业化的教育,是农耕时代的教育。中国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工业信息社会混合发展。咱们是一个没有经过工业社会的国家,西方国家可能经过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咱们是跨越式的,咱们又有工业化社会化的特点又有信息化特点。整个学习的方式不是非要口耳相传面对面的环境中完成。
第三个变化,是教育内涵的变化。未来教育的内涵不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内涵,而非正式学习将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的方式而非正式的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在家庭的学习、单位的学习、社区的学习都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学校教育学习是教育。我们整个的教育范围逐渐的扩大。我觉得这三个观点让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范围都已经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
系统性的变革将要发生
我们的技术发挥作用不只在学校里还能有很多别的方式。所以我说系统性的变革要发生了。什么意思?原来的不是系统性的,我们很多的技术支持强化学校里的教学,现在是整个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包括什么都要变,教育体系内办学主体谁来办,大家知道这次两会讨论最激烈的问题是民办教育,民办教育发被驳回好几次根本就没有进步。也就是说政府根本学校教育体系政府买单的这种教育体系根本不能承载这么大的多元化需求的大国的教育需要。所以袁部长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府做不到啊。人民满意的教育得人民一起办才行。所以办学主体要变化,不光是学校和政府可能全社会都可以参与。第二就是学习场所、教师的作用在发生变化。学校如果仅仅是呈现知识学生已经不需要学校了,所以我们学生说老师没有意思的讲解是我自学的干扰。可见,如果教师的职能仅仅是呈现内容学生已经不需要了。另外学分的制度现在就是政府在管,制度要变,不是只有学校、班级。我们规划好的专业学习的经历可以成为学分,很多的非正式学习的经历也是有价值的也应该在学生的学术的经历中记上。环境与媒体都在变化。今天我不再多讲。
所以我们说从手段到制度到内容都要发生变化。而制度的变化我自己认为在近五年将会是一个关键时期。当然它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阶段用技术来推动教育变革的创业者是一个有眼光的创业者。因为这个阶段教学就在里面,这是趋势。我们所有用掌握某种技术关注教育变革的人不要只限于在学校、班级这个形式上,用更开放的教育理念来看待未来的教育是什么,顺应这样的变化我们需要什么?
学习与管理的潜在需求
01 学习的潜在需求个性化需要
我觉得学习有三个潜在需要,第一个是个性化需要。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改革我们希望给农村也配置好教师,但是说实话教育真正的公平不是供给公平,这个跟我们其他的管理有不同,教育真正的公平是符合个性的公平。这一点我们整个社会都认识不足。所有人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非常的可怕,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属于那个精英,你进到学校会非常受罪。所以说供给的公平绝不等于获得个性的公平。教育真正的学习者潜在的需要是符合个性化的需要。我们长期受标准化教育的影响只认为上清华北大的才真成功,但是有的人让谁教也上不了,他可能在别的方面有特点。有很多天才都是发展不平衡。中国很一大部分的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已经显露出来了,为什么我们民办教育那么火热,那么多好未来能上市就是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所以个性化需要里面有两个方面的需要,第一个是适合认知特点。这个事需要集中解决,我们现在老师辅导也只是基于经验的辅导,能做到个别化辅导家长又花得起钱还需要技术来解决。如果把人的认识规律的研究用技术的方式来解决可以更精准的测量一个人的潜质。北京市中考改革3+X出来的问题X怎么选?仅靠考试成绩选吗,这是传统的,我们知道成绩只能反映人的一部分的能力并不能精准的测量。那我们应该怎么测量?所以这个是经验,所以我们每年最痛苦的,是面临20分钟确定一个博士生是不是具有学术潜质,很难。一个人在学术上的成功不仅有专业基础还跟他的性格、合作性有关,我们测不出来,老师非常盲目。如果我们有技术结合认知与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有这样的工具将会对我们更早认识到学生的特点有很大帮助,这非常重要。第二个是符合兴趣选择。兴趣的发现也是现在是技术改革急迫的需要,结合着技术,结合着一些教育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这是个大问题,北京市就近入学了你觉得形式上对你孩子公平了,但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是给他适合他的教育,我们现在做不到,这个是完全推给了家长,家长更盲目,学校都不明白,所以这是我们潜在的需要。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需求你问家长学生不行,十年前你问我为什么坐出租车我还可以选男司机女司机还能到我们家门口接,你问我我也想不到。潜在的需求都不是用户、问卷答不出来的。
优质
学习的第二个潜在需要就是优质。现在有三方面的需要。
第一,契合时代需求的优质远远不足。我们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岗位需要的找不到人,因为我们学校体制准确的把握时代人才能力的需要不准,也有可能是培养能力不足。中国和西方的教育比,基础教育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没有败在就出教育上。我觉得大学差的最远。我曾经说过大学的三个柱子学生、管理和老师,我认为最远的那块是管理,差距做小的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大学老师在中间,我们没有能力判断这个时代需求。前两天参加一个教育专家的会来讨论社会需求变化和学位体系的改革战略重大课题。一群专家研究,现在是用传统的问卷方法研究企业岗位的需求然后告诉他我们的一级学科,学位怎么设置,分类怎么做,我当时做了一个发言,说做一个反叛性的建议,先不要做那么深,先讨论到底靠政府规定学科是一级学科这种方法能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变化吗?先解决政府要不要管这么多,学位制是不是应该放给大学,更多的由大学和社会快速的反应来决定开设什么专业,不是由政府规定。用传统的思维来解决优质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内容现在不优质。所以有可能内容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第二就是不能适合个体的认知水平。第三个就是激发学生积极性。我对我女儿上小学的要求只有一个,只要老师懂得欣赏孩子就是好老师。换句话说怎么让学校使孩子觉得快乐,光是游戏不足以,老师一句否定,让孩子一辈子自卑。老师的一句欣赏,即使是在一个贫瘠的环境下仍然让孩子成长。这是优质的教育。我觉得这三方面前两个方面技术都可以发挥作用。后面需要改变老师的价值观。
联通
学习的第三个潜在需求就是联通。我们学习理论最新发展的理论就是联通学习。大家知道过去学习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国主义。这三类学习所揭示的都不是人脑子内部的表现。无论是刺激、信息加工还是建构,但是在几年前有一个新的理论叫联通主义学习。联通主义学习揭示的是什么呢?学习就是个体跟有价值的信息源之间建立动态的连接的过程就是学习。我把它通俗化,跟有价值的信息源的联通远比读一本书还有价值。所以他揭示了一种学习是创新能力的学习,知识创新的学习。互联网时代有一种重要的学习就是建立广泛的有价值信息源的联通,这就需要技术的支持,建立网络、分享观点,现在有很多的工具不够好,我们要创新知识,创新的知识怎么提炼出来,我们需要技术。
02 技术的支持作用个性化支持
我们说技术有很多支持作用。刚才我们讲了个性化支持,认知特征的表征、诊断,这些可以通过大数据,另外提供丰富的选择匹配建议,这个特别重要。比如我们刚才说的3+X,学生怎么选X,选择的盲目性,个体认知的不准确我们现在怎么解决。另外一个认知和创造的工具,我们现在有很多认知创造的工具,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3D呀,都是让学生创造的。
对优质资源的支持
我们的很多技术在优质资源中怎么呈现,做出知识呈现工具,除了视频还有没有别的,一个小视频呈现完了有没有可能再交互,这都需要技术来解决的。另外自适应的推送系统,还有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学的联通
特别要注意的是联通,现在这个在学习里面远远不足,尽管微信有一些简单的联通但教学的联通远不足。比如说怎么做节点选择,怎么做分析、汇聚与生成工具,这些我们都需要。特别是学生创新领域如果有这样的工具帮助分析、汇聚、生成这些。同时,特别说的是联通领域的学习孵化一类东西就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是什么?就是把有价值的联系在一起不在是孤立的一个个的系统的服务了。学校不都是孤立的吗,规定了老师有一个公共的的平台。我爱教师网把所有的老师都集中起来。公共服务平台最核心的理论就是联通主义,它把有价值的信息源汇集在一起。同样互联网教育用一个物理的创业中心也就是说你可以做一个在线的。所以说这些都是我们期待的。
03 管理的潜在需求
现在大家说都希望管理者好一点,一个是对认知规律的认识,大家知道关于人是怎么学习的,心理学没有做出完全的解释。因为人脑的结构很复杂,但是大数据把人类学习的痕迹留下了。除了主体的成长规律,另外一个是主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是我们研究的,老师怎么用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学生。还有就是过程的监控,教学过程怎么监控,我们基于过程的大数据可以精准的判断对教师的监测。还有特别重要就是科学决策,资源配置和教育决策的科学性问题。
(文章来源: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