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6-2017)专家研讨会顺利在京召开
2017年6月16日,《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6-2017)》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专家出席研讨会,针对蓝皮书初稿进行审核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蓝皮书预计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发布。
本次研讨会参会专家合影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狄增如,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别荣芳,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主任、教育学部副教授郑勤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数据科学家卢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小清,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陆,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孙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郭炯,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副主编宋述强,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现民等。
余胜泉教授
研讨会伊始,余胜泉教授介绍了《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的项目背景,肯定了2015年度蓝皮书对普及和推动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期望2016年度蓝皮书能够深入聚焦教与学,推动大数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会上,杨现民教授对2016年蓝皮书的主要内容作了主要介绍。
狄增如教授
狄增如教授在研讨会上指出,2016年蓝皮书与2015年蓝皮书的风格与特点既要有连贯性,也要有创新性;建议增加提纲携领的表述,争取系列丛书都能有高层次视角及与国家关注点衔接。狄增如教授在研讨会上指出,2016年蓝皮书与2015年蓝皮书的风格与特点既要有连贯性,也要有创新性;建议增加提纲携领的表述,争取系列丛书都能有高层次视角及与国家关注点衔接。
王陆教授
王陆教授提出,蓝皮书需要明确读者角色及定位,相应来调整案例及专业章节的比例,并建议所有案例的使用都要获得授权及明确出处。同时,相比于目前参与的专家及企业,可以更广泛的征集更多技术企业案例,让内容更多样化。
宋述强博士
宋述强博士在研讨会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精简内容,并融入二维码等元素,便于读者更精准的查询、阅读相应内容。同时,可以考虑以专题网站的形式对蓝皮书系列内容进行传播。
别荣芳教授
别荣芳教授指出,蓝皮书中提到的教师数据素养过高,这部分内容可以有适当的删减或调整,内容和逻辑应更加缜密。
郑勤华教授
郑勤华教授同样关注教师数据素养部分,提出数据素养不应该落实到具体某类人,而应该从组织或者机构来体现。此外还指出,整本书的立场应当为中立,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与价值的态度应当更加客观。
顾小清教授
顾小清教授提到,蓝皮书的体例还不明晰,章节的连贯性及阅读性尚待调整,同时强调需要明确读者角色和立场的重要性。
顾小清教授
郭炯教授指出,引用的案例应当能够描述及教会读者解决一部分大数据如何应用于教学的难题,让读者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到对应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卢宇博士
卢宇博士首先从技术角度表达了对2015年蓝皮书的认可,指出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在近两三年愈发热门,相关领域的专家也逐渐将关注点转移到教育行业,这也正说明教育领域的一些痛点是能够被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所解决的,因此,蓝皮书应适当加入一些趋势性的新技术来启发读者。
孙众教授
孙众教授指出,蓝皮书是教育行业与非教育行业相互了解的一个读本,整本书的定位应能够快速帮助读者明确每一年的新趋势及特点,因此章节排版及体例应当合理,由浅入深安排。
拓思德CEO田雪松
拓思德CEO田雪松出席研讨会并发言指出,基础教育大数据蓝皮书项目建立的初衷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梳理教育行业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便更好的帮助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普通教师、学校领导等了解教育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建设思路。2016~2017年的蓝皮书,重点将从梳理普及到聚焦应用。作为一家教育技术公司,拓思德对于大数据在高效互动课堂及在线学习方面的研究将持续投入,与行业一同成长。
会上,专家们对2016蓝皮书的提纲及内容作了充分讨论,有关章节将在会后做进一步补充完善,预计《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6-2017)》将于2017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