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科技赋能课程与教学变革 大湾区未来教育论坛在东莞举办


  2021年10月16日,大湾区未来教育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东莞附属中学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深圳市众美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支持,华中师范大学东莞附属中学承办,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300多名大湾区基层教育工作者与会。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广东电视台、东莞阳光网、东莞时报等媒体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现场报道,线上直播浏览逾两千次,在线同时观看千余人。

 

  

  图1 会议现场

 

  领导致辞

  会议伊始,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总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副秘书长、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陈海东;东莞市教研室主任黄远分别致开幕词。嘉宾致辞中提到,此次会议以科技赋能、未来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凝聚多方力量,通过专家交流和碰撞、案例分析落地解决指导跨界教育分享,构建未来教育理念、促进未来教育的探究、形成品质教育。

 

  

  图2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总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副秘书长、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致辞

 

  

  图3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陈海东致辞

 

  

  图4 东莞市教研室主任黄远致辞

 

  主题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发表“智能时代未来学校课程变革”主题演讲。他指出,学校的形态与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现在面临着第四次智能生产工业革命,教育要因时而变。未来的学校教育改革将呈现虚实融合的课程形态、课程结构向跨学科知识整合改变、课程实施方式向人机结合转变、课程评价重发展性评价和课程基于数据治理五大特点。未来学校主题逐步成为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把握住未来教育改革对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5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演讲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美国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候任会长李军通过线上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了“教育改进科学的创建与中国探索”主题演讲。他比较了中西方教育差异性,用辨证的思维方式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道路,让与会教育者们学习到了许多国外先进理论、措施。

 

  

  图6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美国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候任会长李军演讲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ICHEI)高级专家赵建华在“智能技术赋能未来教育转型的理论与方法”演讲中,提出教育转型的核心是实现“做”与“知”的融合,优化教学生态,以翻转课堂为教学切入点。他指出,教育转型的基本要求是重视转变理念、关注教学实践,课程变革要遵循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核心素养。不仅如此,教学需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教师专业发展要信息技术素养为基础,重点向创新教学法转变。

 

  

  图7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ICHEI)高级专家赵建华教授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实验室主任陈玲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供给侧改革——北京中学教师开放型辅导计划介绍”主题演讲。她分享了北京市在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的多年探索。她提到,互联网教育供给侧改革有三大特征:教育供给个性化、教育服务业态虚化、教育供给社会化。所以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背景分层,开放辅导服务支撑体系和多形态互动课促进学生精准学习。她指出,开放教师辅导的绩效机制,力求提升教师在线教学的整体情况。希望在刻画基础上开展绩效评价,不仅是以工作绩效作为回报,更是发现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成长。

 

  

  

  图8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实验室主任陈玲演讲

  

  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校长李庆辉在“科技赋能家校共育——大湾区减负增效案例”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在“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共育的倡议。他以龙华知行实验小学中的具体实践为例,引出运用科技实现家校社共育。小学加强作业管理与延时服务,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为减轻成长内动力,减轻外部负担。龙华知行实验小学嵌入科技:三元人格家校共育平台。通过大数据德育,实现流程德育再造,促进学生个性化养成,完成立德树人目标。

 

  

  图9 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校长李庆辉演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围绕“未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分享了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他认为在教学中要面对真实问题,重组课堂内容,学习场景跨界融通,他提倡泛在教育,可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跨班级共享教师、项目式教学。

 

  

  图1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发表“重构教育生态,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题演讲。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切入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三个新坐标是: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均等化、人的全面发展,以此提出,首先建立教育治理新格局,对教育生态问题进行整治。其次出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清单。针对教育不公的问题,要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儿童享受卓越的教育。他呼吁所有教育者,要让教育回归初心。

 

  

  图1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演讲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知识管理与数位学习实验室主任王敏红在“网络时代与深度学习”演讲中阐述了教学环境变化以及教学手法的运用。她指出,在教学手法运用中,教师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建构起来,根据概念图明确表述和理解和想法,让知识长期储存,助于长期记忆,应用于个人和社会环境。

 

  

  图12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知识管理与数位学习实验室主任王敏红演讲

 

  腾讯教育运营总经理、腾讯智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翟东海围绕“高质量课后三点半信息化教学体系”分享了“智能技术赋能普惠教育方案”。他围绕“人”提出要驱动教与学的目标,进行精准教学,如精准作业系统方案、智能阅卷系统方案、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后服务方案。通过技术助力实现个性化教育,专注核心教育场景,连接服务各个教育主体,最终形成精细化服务。

 

  

  图13 腾讯教育运营总经理、腾讯智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翟东海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以区域教育为例”,分享了“大数据时代的精准教学”探索。李晓庆首先发问“精准教学的‘精准’何以体现?”随后,引出回答:精准是对教学的更高追求,大数据是思维和方法论。她强调大数据服务精准教学的着力点是:研判教学起点、检测教学成效、立体审视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她建议教师可以基于“智慧学伴”的线上线下相融教学模型,开展教学分析,定位短板,利用大数据支撑作业布置,精准诊断个性化辅导。

 

  

  图14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主持论坛并发表演讲

 

  通州区语文研修员、高级教师韩斐发表了“‘双减’背景下创新作业模式设计及有效性研究”主题演讲。他指出,“双减”政策背景之下的作业要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生活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引下,形成长作业、分层作业、自主设计作业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图15 通州区语文研修员、高级教师韩斐演讲

  

  16日下午,大湾区未来教育论坛圆满落幕。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陈海东作总结讲话,回顾了一天来研讨交流的热烈场面,总结了与会者的巨大收获,高度评价举办本次论坛的深远意义全体与会教育者也通过此次论坛受益匪浅。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未来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有效路径,构建未来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专业交流平台。论坛同步线上直播,影响广泛,从多角度、多层次论述了如何让未来教育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有效地发挥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科学思维扎根在教育者心中。

 

  

  图 16 领导与专家合影

 

  论坛回放

  

  图17 手机识别进入直播间查看论坛回放

  

 

 

 供稿:行政办公室 学科教育实验室

图文来源:华中师大东莞附中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