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跨界构筑生态,2024年度一丹教育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12月14日,2024年度一丹教育论坛在深圳前海成功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陈一丹基金会联合主办,一丹教育研究院、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承办,一丹奖、Exploratorium探索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及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作为分论坛联合主办机构,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教育实践者、企业代表以“构筑未来生态:学习的跨界设计”为主题展开畅想。论坛提出,在全球化与技术革新的背景下,跨界合作已成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创新性变革的关键,教育需要主动响应并且是前瞻性地响应时代的变革需求。


1 会场全景图 图片1.png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以”构筑未来生态:学习的跨界设计“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新加坡、美国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专家学者、教育实践者、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生态视野下的未来教育跨界与协作,就教育领域前沿的理念、模式、方法和案例开展学术探讨、成果展示,并连续第三年发布“未来学习者”系列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余胜泉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和揭幕演讲,描绘了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新生态。他认为,未来要想培养适应智能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的整个教育生态体系都要进行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未来学校办学空间的转型;二是未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未来学校的教学评价;四是未来学校的治理方式与教育管理的方式;五是未来学校的教育服务。


2 余胜泉致辞并作报告.png

余胜泉致辞并作报告


陈一丹基金会秘书长饶瑞瑞在致辞中表示,业界正密切关注着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等诸多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她认为,未来教育应关注AI背后的社会和哲学问题,并以人的价值观为基底,保育人性,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下一代与AI融合的能力,使人类的智能得到扩展,而不被AI取代。饶瑞瑞进一步认为,未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只有通过不断实践,验证的场景足够丰富,才能得到全面的视角和负责任的判断。


3 饶瑞瑞致辞.png

饶瑞瑞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秘书长王晨作“未来教育语法CMYK:学习的跨界设计”主题报告。他指出, AI被教育成为人,最核心的是神经元的生成,是神经的深度学习。把这个模式作为比拟,完成CMYK教育表达的生成式AI路径,这就是我们的项目元链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引导“学习我者”不断进行自我生成,包括神经元的生成,也会引导工程实践的生成,及生态和教育社区的生成。而这些生成以及不同维度的生成,使它叠加出一个立体的神经元网络协同。它不仅是个体PU的联合,也是一个教育社区和学习生态的神经元立体结构网络。


4 王晨作报告.png

王晨作报告


品物流形PINWU合伙人、常务副总,融设计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王幸泽作“向后和向前”主题报告。他指出,对于设计师来说,我们之前是想创作更多的东西,创作更多的家居、产品、工业产品,一直在向前走。而我们以前的设计是迎着趋势走,迎着消费者洞察走,迎接形态走,所以大家的设计会越来越像。设计的抄袭不是因为我们愿意去抄袭,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往后看。如果每一个设计师都在思考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思考我的生活方法,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和哲学,以及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材料和应用方法的时候,你也做了一把凳子,看上去跟我做得差不多,你没有抄袭,你其实是创新。


5 王幸泽作报告.png

王幸泽作报告


同时,大会还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嘉宾们围绕“未来教育的跨领域协作:研究,产业,公益”“ 未来教育的跨场景协作:家庭,学校,社会,AI”“ 构筑未来学习生态:全球,中国,大湾区,前海”等议题与线上线下观众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未来教育的多元化和跨界性,强调了在AI时代下教育生态的重构、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关键作用。

与会者提出,通过科技融合、游戏化学习、探究导向的教学方法等,可以增强教育的包容性、韧性和创新能力,构建一个能够适应快速变化世界需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未来学习生态系统。与会者一致认为,搭建未来教育的跨界协作需要教育生态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以及不同主体、学习情景、社会领域和全球区域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跨界融合。


6 分论坛一讨论环节.png


从研究、产业、公益,探讨未来教育的跨领域协作(由左至右):一丹奖基金会项目总监傅愉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卓敏社会学教授赵志裕,一丹奖基金会全球事务总监Lucy Lake,(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育研究处副教授兼副院长罗敬毅


7 分论坛二讨论环节.png


人工智能时代,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实现跨场景协作(由左至右):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产业探索组负责人曹颖,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全球交互学习总监童毓舟,(美国)Exploratorium探索博物馆非正式学习中心总监Mike Petrich


8 总结论坛讨论环节 图片1.png


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生态建构是重要的议题之一(由左至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沈文钦,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程李颖,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


最后,闭幕式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发展办公室主任张翔主持。


9 张翔主持闭幕式.png

张翔主持闭幕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到场的论坛观众也十分跨界,他们来自北京、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行业与背景,包括教育、公益、科技、艺术、设计、商业、咨询等。

据悉,“一丹教育论坛”是由陈一丹基金会主办、一丹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国际性教育主题论坛,旨在围绕全球与中国教育创新前沿议题,搭建教育与社会各领域专家对话交流平台,已连续举办五年,其多部研究成果获正式出版,并被国家图书馆等收录。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