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致力于学习科学、信息科学与教育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实验室聚焦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模式转型研究领域,开展智慧学习环境设计和评测、学生核心能力的智能化评测、教育大数据深入挖掘与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教育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教研评管一体化创新发展;研究基于学习科学的教与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开展未来学校领域前沿研究,开展世界各国关于未来学校建设经验及政策趋势研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展未来学校建设发展研究。
致力于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与研发。面向广大的中小学师生,提供在线测评、智能作业、个性化报告、学习资源包推送以及开放辅导等在线教育服务。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学应用场景,支持正式、非正式学习情境融合贯通,实现学习资源的生成与进化。面向在线备课、听评课、集体教研、课堂交互以及课后作业等具体应用场景,提供一系列创意教学工具,探索情景感知、融合课堂、适应性学习等教学应用新形态。此外,还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智能算法的工程化落地工作。
立足学科教育研究与发展,研发学科测评工具,诊断学生学科优势,评估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开发并汇聚优质学科资源,开展学科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模型的研究,设计学习资源与学科诊断工具的编码体系;负责教育大数据应用实验区的建设推进,探索用大数据助力学生学科学习,提升教师学科信息化素养,增强教育体系管理者的循证业务水平,从学科角度推进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助力学校学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负责研究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理论、模式与方法,探索智能平台融合于课堂的路径,关注如何利用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益和效果,探究教师移动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教研模式和在线服务创新形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创新模式和教育治理解决方案。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领域与教育领域的交叉前沿研究,基于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重点研发自适应学习与教育数据分析平台、智能教育机器人、智能导学系统等。同时,开展面向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师资培训,主编或主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多本。在本领域国际一流期刊与会议持续发表高水平论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发成果申请与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直接服务于北京市教育一线,获得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及国内外本领域多项行业奖励。团队核心人员担任本领域多个一流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积极与国内外一流实验室和专家开展“人工智能教师”等国际合作项目,发布“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积极推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理念与国内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教学实践。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是为贯彻国家科技创新大会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的文件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下,于2013年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联合组建,属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列。实验室结合中国移动5G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与北师大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实践创新优势,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助力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创新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发展与变革,支撑和引领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验室聚焦泛在教育规律、移动学习模式和移动学习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开展持续深入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原型实现、系统孵化与测试评估、应用示范及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让学生享受创新和分享的快乐”为理念,通过编程教育、STEM+教育及创客教育等创新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和思维培养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全面获得心智发展的基础上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改变世界,成就一个幸福的人生。心智发展实验室以米思齐生态为基础开展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具体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与指导、工具设计与开发、教师培训与辅导、方案规划与推进等。
合作发展办公室以拓展中心合作发展为主要任务,致力于推动中心基础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基于数智化教育公共服务资源与平台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和探索未来学校形态变革,整合教育创新组织构建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联盟,组织科技赋能教育相关研究、实践,培训和活动,服务于教育创新一线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面向全国打造未来教育创新示范区和未来学校示范标杆,促进中心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在中国教育创新领域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力。
承担中心稳健运营发展的保障职能,优化组织架构,规范制度和管理运营流程,在符合高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和制度创新,从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办公场所、财务、采购、项目管理等方面推动中心建设和科研工作,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办公氛围、办公文化,保障员工权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