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积极响应时代需求,于 2025 年 1 月 21 日成功举办了年度员工内部培训活动,为员工们呈上了一场知识与经验交织的盛宴,如今已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培训由行政办公室牵头,联合中心多个部门齐心协作共同打造。培训内容丰富多元,全面覆盖了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协作优化以及创新思维激发等诸多关键领域,旨在全方位助力员工成长,使其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培训伊始,行政办公室主任李晓琴进行了开篇致词。她深刻指出,当下正处于飞速发展且急剧变革的时代,教育行业更是呈现出一日千里的变化态势,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此次培训,就是要为大家精心构筑一个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让每一位同事都能深入洞悉一线教学场景,明晰中心各个平台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助力作用。中心各部门无论职能侧重如何,都始终在钻研、探索与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此次培训便是要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体同事,让大家携手共进,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图1 李晓琴做培训致词
学习科学实验室项目主管贺安祁做《未来学校教育规划设计思路及典型案例分析》主题培训,围绕时代需求与教育变更、技术驱动与教育升级、区域教育发展需求三个方面,深入解析了在当前教育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未来人才、引领区域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
图2 贺安祁做主题培训
学科教学实验室语文教研主管冯雪做《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模式、工具和案例》主题培训,聚焦于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与实践,围绕技术支持下的跨越式语文教学实践发展、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模式、三余阅读语文教学平台等方面展开,通过现场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员工更直观地感受到智能工具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变革。
图3 冯雪做主题培训
学习科学实验室林宇航做《EPBL应用场景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主题培训,通过深入探讨和解析EPBL 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案例,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该平台如何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创新。
图4 林宇航做主题培训
融合应用实验室崔翔鸣做《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典型案例》主题培训,通过深入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应用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为员工提供了一套如何通过推进探究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模式,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策略。
图5 崔翔鸣做主题培训
智能平台实验室苍乐做《教育产品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主题培训,通过深入讲解教育产品原型设计的基础知识、需求分析的实际案例以及原型设计的实践案例,为员工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教育产品需求转化为直观、易用的可视化界面,从而使用户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流程。
图6 苍乐做主题培训
智能平台实验室张旭冉做《软件性能测试入门与实践》主题培训,通过详细讲解性能压力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测压指标的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压测操作,为员工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框架,帮助他们在高负载和高压力环境下准确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识别并解决潜在的瓶颈和弱点。
图7 张旭冉做主题培训
智能平台实验室项目主管张雯婷、田苗做《项目技术文档写作与实践》主题培训,通过深入讲解项目周期中的关键角色、有效的写作技巧,以及丰富的案例分析,为员工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帮助提升员工技术文档写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效率。
图8 张雯婷(右) 田苗(左)做主题培训
融合应用实验室副主任郭晓珊做《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培训,围绕智慧教研平台中的备课中心、检课中心、资源中心三大核心模块,展示了教师在智能化教学方面的实践应用,探讨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并为员工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图9 郭晓珊做主题培训
学科教学实验室项目主管于健民、褚洪旭做《基于智慧学伴的应用模式及反思》主题培训,分别从智能点阵笔的应用、智能平台作业与质量监测分析,以及数据汇聚与分析等角度,为员工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深入探讨智慧教育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图10 于健民做主题培训 图11 褚洪旭做主题培训
人工智能实验室项目主管李希铭做《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主题培训,聚焦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围绕教育教学政策、中心人工智能教育方案、课程落地方案等核心内容,帮助员工突破瓶颈,通过体系化师资培养,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图12 李希铭做主题报告
学科教育实验室副主任刘微娜做《课改项目交付工作实施规范指导》主题培训,针对课程改革项目实施与交付流程,聚焦于项目实施交付的关键要素和流程管理,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如何高效、规范地推进课改项目,从而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图13 刘微娜做主题培训
此次培训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员工们积极参与其中,汲取知识养分,为未来在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储备了充足的能量,也彰显了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担当。
图14 学习现场
图15 学习现场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