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通力合作,针对目前个性化教育供给不足、教育供给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搭建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管理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深入推进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开放辅导)。通过对教师服务属性精细化的萃取和在线流转,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服务供给新形态,从而实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师智力资源高效、灵活、经济的配置方案,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实际获得感。
在线辅导计划在中考改革的背景下孕育而生,2018年由市教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文件,是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双减”文件中“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和“深化开放式互动答疑,惠及更多学生”要求的重要举措。项目通过优质教师服务属性的跨区跨校在线流转,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保护和促进学生优势学科,扬长和补短并重的理念。项目通过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服务平台,面向全市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在职在岗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招募辅导教师,辅导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辅导时间为校历规定的每个学期周一到周五的18:00-21:00(原则上不含节假日和寒暑假)。在辅导过程中,教师使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并借助点阵笔工具,学生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共同实现基于音频、图片和文本的实时在线辅导。辅导包括以下四种形式:“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问答中心”和“微课学习”。
为更好的推动项目落地,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于2016年11月先行在通州区启动了第一阶段的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3月开启了第二阶段,实施范围拓展至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和房山区;2019年10月进入第三阶段,拓展至大兴区、门头沟区和经开区,覆盖187所初中阶段学校9万余名学生,平台中招募辅导教师1.46万余人。“十三五”期间,累计7万余名初中学生接受了辅导,累计辅导次数200万余次,时长30万余小时。项目在前三阶段实施效果整体良好,有效实现了教师智力资源的线上流转,为8个远郊区及经开区初中生提供了与全市优秀学科教师交流的机会,扩大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影响范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有益补充。结合前期对师生问卷调查和学生辅导效果追踪分析表明,师生对在线辅导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在对“十三五”项目开展情况的全面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市教委和市财政局修订完善并制发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自2022年1月1日起拓展至全市初中,覆盖646所学校33万余名学生。
“开放辅导”与“在线答疑”创新了教师智力资源均衡配置的模式:构建了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具有社会化、个性化和虚实融合三大特征的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提出了六个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思路,取得了实质性效果:(1)扩展教育公共服务创新的受益群体范围,推进优质教师智力资源的线上流转,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影响力,促进优秀师资的均衡配置;(2)近90%的老师认为参加“开放辅导”能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信息化教学、线下课堂教学等方面能力;(3)推动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区域整体教育生态的进化;通过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的探索促进了教育公平;(4)为教育背景薄弱的家庭提供多元辅导选择,有效增进家长的教育获得感;(5)多样化的辅导形态丰富了个性化教育供给,解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成长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获得感;(6)同时计划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与肯定,积淀了丰富的教育现代化治理经验,为教育公共服务的全国推广提供借鉴。
在线答疑”服务是对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的积极响应,是疫情期间持续落实“七有”“五性”要求的有利举措,是通过优秀教师智力资源线上流转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创新实践,体现了“抗疫”战斗中的一份“教育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将继续以真正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获得感为基础,稳步推进“在线答疑”服务,不断探索创新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形态。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